1 2 3 4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党委组织全院师生党员集中观看《五峰山上的“播火者”》
时间:2022-05-14 来源: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吴琼

2022年5月13日18:10,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党委组织学院330余名党员在线收看了山东卫视播放的《共产党员》电视栏目之《五峰山上的“播火者”》。

纪录片讲述了李大钊与五峰山的渊源,李大钊生前曾多次到五峰山上的韩文公祠避居,从事革命活动,进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拓荒和播种工作,在这里写下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等著名的革命论著,在中国第一次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源头,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全院党员以党支部为单位,利用手机、电脑等媒介集中观看学习,并分享了体会与感受。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党支部党员教师李岩:李大钊同志是国难当头下的救国者,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为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作出重大贡献,为大革命胜利推进作出卓越贡献。一直以来,我对李大钊同志坚守信仰、初心不改、坚贞不屈的精神所震撼和折服。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不仅是科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政治素养和党性的学习,李大钊同志是我的榜样,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要积极努力地追寻“播火者”的足迹,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终身!

机关党支部书记耿巍娜:“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燕赵大地走出的播火者——李大钊先生一生革命的真实写照。他一生中曾八次来此游览、山居、避难,从事革命活动,在这里,他为建党发出先声,写下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游碣石山杂记》《五峰游记》《山中即景》等多篇论著、散文和诗歌,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理想。理想就是灯塔,主义就是旗帜。我们将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光荣传统,沿着李大钊同志等革命先辈开创的道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奋力实现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建设宏伟目标。

实验中心党支部书记孟德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从马克思主义革命先驱者李大钊身上学到很多。他不顾个人安危,积极投身救国事业,这是一种高度无私的革命奉献精神,是一种救国于危难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我们除了缅怀李大钊同志,更应该继承和发扬大钊精神,时时刻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土木工程系党支部青年党员教师林建军:李大钊同志坚定的革命性、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完美的品德是那么令人赞叹,甚至他的敌人也无法否认。子弹只能毁灭他的肉体,却无法损毁他的精神。试想:如果李大钊同志不牺牲那么早,那么,他一定能够给党和中国的革命事业带来更大的发展。但历史是没有“如果”的,如果他屈服于北洋军阀的淫威下,那么,他也就不是李大钊了。历史告诉我们,是无数个像李大钊同志那样的先辈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了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不再需要像先辈们那样面对枪林弹雨、严刑拷打。但当生活中各式各样的诱惑接踵而至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深思一下:如何才能不辜负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才能对得起无数牺牲于旧时代的革命先辈们。

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党员郭鑫宇:我觉得我们每一个青年都不能忘记,五四运动发起者之一,李大钊先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做出的重大贡献;也不能忘记新中国成立后,努力为国家富强,不断奔走,逆势而上,突破重重困难学成归国建设新中国的科技工作者。追忆先驱者,不忘人民赋予我们青年的历史使命。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不忘前人重大贡献和意志品质,继承红色基因,艰苦奋斗。作为新时代青年,不忘党和国家的希望寄托,勇担重任,不辱使命,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更不应该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能忘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让我们青春向党,建功新时代。

研究生第四党支部党员马欣:李大钊先生的一生,历尽艰辛,却从不退缩。他在困难的处境中,与艰难险阻搏斗,与暴风骤雨战争。他无私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出了壮丽的人生之歌,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我想这也就是高尔基先生所说的“战斗的快乐”吧。无数革命先贤,都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信念而逝去的志士,他们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的心里。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才有了新中国,才有了今天的繁荣和富强。

研究生第四党支部党员苏惠城:一百多年前,中华大地遭受了帝国主义的严重践踏,时局动荡,就在这时,李大钊等革命先辈在中国大地上撒下了真理的“火种”。从1907年到1924年,李大钊八登五峰山,在这里为中国革命做了大量工作。可以说,昌黎的五峰山是李大钊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见证,也是他一生为国为民革命的见证。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正如李大钊先生所愿,国富民强。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观看纪录片后,回眸历史上那颗“闪亮的坐标”,心中涌现的是感恩、敬佩和无限崇敬。展望未来,牢记使命,我们要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砼音

燕山大学

版权所有:燕山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燕山大学东校区   066004 电话:0335-8057101 传真:0335-8057101 邮箱:jgxy@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