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学院教学管理文件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规章制度 > 学院教学管理文件 > 正文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大类培养专业分流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22-07-27 来源:

根据教务处要求,经学院专业分流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特制定2021级本科生土木大类(含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分流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    长:赵庆新  宗家富

副组长:胡建军  王    兵  郝圣旺

成    员:曹海莹  梁    希  张天虎  孙连京  周    爽  张明月  赵广华

二、分流原则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保证专业分流的透明度。

2.本次2021级土木类专业计划分为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共3个专业,其中土木工程分为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等3个专业方向,学生应保证在大类范围内的各专业和专业方向间进行选择。

3.尊重学生志愿,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选择大类范围内的专业及方向,正确理性填报志愿和选择填报志愿顺序。

4.符合学校专业发展规划和学院专业发展规划要求。

5.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

6.根据专业分流情况重新确定学生班级。

7.2021级土木大类学生分流各专业、专业方向招生容量上限如表1所示。表中所列各专业(方向)容量上限为最大分流学生数,招满为止,不再增加。

表1 土木大类学生分流各专业(方向)招生容量上限表

专业名称 容量上限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 120
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 60
土木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 60
工程力学 60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90

三、具体实施过程

1.在学院统一协调和安排下,各专业有计划地做好专业宣传工作,通过在学院指定地点制作专业介绍海报、公众号推送、宣传讲解等形式深入介绍专业特点,让学生充分了解所报专业、专业方向,引导学生正确理性选择专业。

2.制作专业分流平行志愿表(附件一),每名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特长等情况,填报志愿。每名学生可填报5个平行志愿,分别为: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土木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工程力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每名学生应在所填报志愿表中相应位置进行确认签字,一经填报,不得更改。

3.依据学生专业分流综合成绩、按平行志愿进行专业分流。具体分流办法如下:

(1)专业分流综合成绩由高考成绩和大学第一学年的学业成绩组成,最终专业分流综合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数。

1)高考成绩在专业分流综合成绩中的占比为30%,具体折算方法如下:

将大类内的所有学生按照省份、投档成绩排序,计算各省份之间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值,并按照各省份差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取其最大值命名为土木大类投档成绩最大差值。

令X=max{max(安徽)-min(安徽),……max(浙江)-min(浙江)}①

以①式中的土木大类投档成绩最大差值X为基准,每个省份的最低投档线同学的高考成绩部分赋值为2.25,投档成绩最大差值省份同学的最高投档成绩赋值为4.5,土木大类其他同学按照②式依次进行赋值:

若某省学生投档成绩为Y,该省最低投档成绩为Z,则该生的高考成绩部分赋值为A=2.25+(4.5-2.25)*(Y-Z)/X。②

若出现某省份在该大类只录取一名学生的情况,则最低投档成绩采信同学科类目下的同省份最低投档成绩为准。注:4.5为学校满绩点,为了便于与学业成绩做归一化处理。计算示例见附件二。

2)学业成绩以教务处下发的第一学年加权平均学分绩点计算,记为B,在专业分流综合成绩中的占比为70%。

3)专业分流综合成绩的计算公式为C=30%*A+70%*B。专业分流综合成绩C按从高到低对所有学生进行排序。根据该排序先后依次按平行志愿分配专业。注:当专业分流综合成绩完全相同时,按大学第一学年的学业成绩B进行排名,大学第一学年的学业成绩高者排名靠前;专业分流综合成绩完全相同且大学第一学年的学业成绩完全相同时,按大学第一学年的必修课平均绩点进行排名,必修课平均绩点成绩高者排名靠前。

(2)第(1)条排序后的每名学生,按其所填报志愿顺序进行专业分配,志愿顺位靠前专业所选学生数已达上限时,则调剂至下一志愿专业。

四、其他

1.学生因个人原因,在学院规定时间内未填报专业分流志愿的,视为自愿服从专业分流安排;

2.学生所选择的专业确定后,一律不得调整。

3.其他特殊情况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校相关文件、通知精神执行。


附件一: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土木类专业分流平行志愿表

附件二:土木大类分流高考成绩折算赋分情况一览表


砼音

燕山大学

版权所有:燕山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燕山大学东校区   066004 电话:0335-8057101 传真:0335-8057101 邮箱:jgxy@ysu.edu.cn